根據全球人均衛(wèi)生紙用量報告顯示,人均衛(wèi)生紙用量多的國家,是美國,人均每年使用的衛(wèi)生紙數量高達141卷,平均兩天半就用掉一卷衛(wèi)生紙。美國、德國、英國人均衛(wèi)生紙用量排名前三。咱們中國人,平均每人每年用掉的衛(wèi)生紙約為49卷,平均七天半用掉一卷衛(wèi)生紙。那這人人都離不開的衛(wèi)生紙,究竟是怎樣生產出來的呢?
衛(wèi)生紙對現(xiàn)代生活來說,是必不可少的物品。然而在人類文明的漫長歷史中,每個時代、甚至每個人都有他自己保持清潔的方法。
別覺得不可置信,維京人還用羊毛當做廁紙;因紐特人用雪和苔蘚;法國貴族會用蓄絲;英國貴族則用書頁;中國使用廁籌來拭穢……
那我們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用商品化的廁紙呢?大約在19世紀中期,約瑟夫·蓋耶蒂發(fā)明了現(xiàn)代型衛(wèi)生紙。19世紀末,才有了首家開始售賣卷紙的公司。那么問題來了……卷紙是如何生產的?就讓紀錄片《工廠探秘》來帶你解答吧。
這片可持續(xù)森林面積達263萬公頃,比威爾士的面積還大,種植著超過十億棵云杉和松樹。
收割機每天能砍下近1500棵這種30米高的樹木,其中一半木材會船運到世界各地,用來生產家具和窗戶,另一半的邊角料就是制造各種紙張的原料,當然也包括了衛(wèi)生卷紙。
被砍下來的樹,由巨型抓木器送到等待運貨的卡車上,然后運到鋸木廠,鋸木廠用的剩的木屑就是做紙的原材料了,接著它們被送到了木漿廠。
纖維素存在于植物的細胞壁,維持細胞的基本結構,簡單的說,就是自然界的建筑材料。它質地堅韌又干凈,它能讓廁紙做得比較結實。浸水后的纖維素被送到一臺冒著蒸汽的制漿機,通過40米長的回轉篩過濾水分,留下兩毫米厚的纖維素層。然后由滾軸把排列整齊的纖維壓平,經過干燥后,一層層的干燥紙漿就這樣生產出來了。接著切成70厘米的矩形。
這機器看上去就像在發(fā)撲克牌一樣,這些干透了的紙漿就可以拿去造紙了,不過這些又硬又厚的紙,想變成我們用的柔軟吸水的紙,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。紙漿會根據纖維長短分類,長短不同的纖維混合在一起,才能得到廁紙理想的柔軟度。
經過14分鐘的攪拌,紙漿里僅有4%的纖維和96%的水。短纖維木漿經過同樣的處理方式,然后靜置,等待下一道生產工序,下一道工序還是加水。
這些廁紙現(xiàn)在看起來,有點像,沖廁所的水
這些含水混合物現(xiàn)在是嚴格分離開的,但現(xiàn)在它們要在一個長40米,高11米的機器上交融并形成造紙用的紙漿。
一根五米寬的鋼絲過濾器環(huán)繞穿過機器,在其上方,先噴上一層短纖維紙漿,保證紙張的柔軟度,再鋪上兩層長纖維紙漿,以保證紙張的強度。
接下里,就要去除多余的水分了。
穿過這個40米的機器后,纖維被送往一臺138噸重,12米高的巨型干燥機。這個巨大的增壓圓筒被加熱到了170攝氏度,并以每分鐘1100米的速斷旋轉,當纖維接觸到它時,被一層薄薄的膠水粘在上面,熱量使得余下的水分蒸發(fā),到了底部,一個5.7米長的刀片,把他們刮下來,柔軟干燥的紙張由此產生。
衛(wèi)生紙以每小時60公里的速度,被干燥,膠水粘住,再被世界上大的刀片刮下來,整個過程只有4秒!
這張5米寬巨大的衛(wèi)生紙,比較適合“金剛”來用。接下來的工序大家應該都知道了,就是裁切。
大卷筒到達生產線的終端時,會被切成兩半,變成一堆2.5米款的單層紙卷,每個重1.2噸,那么它怎么變成我們日常用的小卷呢?
整個英國,每天要用掉驚人的45.5萬公里的這種工業(yè)化紙張。剛生產出來的廁紙,被送往打孔機,在那里被切成12厘米長,容易撕開的小段。
接下來,它需要纏繞在紙芯上面,紙芯機把連續(xù)不斷的硬紙板纏繞,并粘在模具上,每分鐘能生產33個特別長的紙芯,紙芯經過傳送帶,到達復卷機,21.6米長打完孔的紙,會被重新纏繞在上面,制成一個超長的廁紙,這個長卷又能分出24個單獨的卷紙。
終于完成了,廁紙列隊前往目的地,除了這些……
“甜甜圈”會重新制成紙漿,而制好的卷紙則送往包裝車間,它們每9個包成一包,熱封口,然后裝到貨盤上。
衛(wèi)生紙作為一次性用品,用完一次就會丟掉,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離不開它。但你想過它的用量么?咱們中國由于人口眾多,約為全球18%,用掉的衛(wèi)生紙總量是全球為首。衛(wèi)生紙?zhí)嵘宋覀兊纳钯|量,該用的地方要用,自然,該節(jié)約的時候也要節(jié)約,因為節(jié)約使用不起眼的衛(wèi)生紙,關系著我們精神文明的高度。